一个月后,王猛已经能自行下地行走。这天,他正沿着花园小径慢慢散步。天王苻坚和弟弟苻融走进院子,见此情景不由又惊又喜。
苻坚惊喜地说:“王爱卿,你自己能走路了?”
王猛正想俯身行礼,苻坚一把拉住他:“别多礼了。以后你见朕一切免礼。”
苻融也高兴地拉住他另一条胳膊:“太好了,景略,这才一个月功夫,你就恢复得这么快。”
王猛感动地望着他们兄弟俩,颤声说:“陛下,阳平王,你们对我的知遇之恩,景略无以为报。我已经听宦官说了,陛下为了救我,拿出十万两黄金重赏桓太医,这几乎是我大秦国一年的军费开支啊。景略真的无以为报啊。”
苻坚笑了:“十万两黄金买丞相一条命,朕真觉得赚大了。你想报答就赶快好起来。朕还要和你一起共谋天下大计呢。”
王猛眼眶湿润了:“放心吧,陛下,就算只有六年时间,景略也会帮陛下成就大业。”
苻坚脸色一变:“什么六年时间?是桓叔夏告诉你的?他居然敢——”
王猛接道:“请陛下不要责怪桓太医,桓太医什么也没说。是臣自己猜到的。二年前许真对臣说过臣最多活到五十岁,也就是说即使许真本人亲自施救,也只能延长臣几年寿命。桓叔夏能做到他师兄的地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苻坚悻悻道:“哼,桓叔夏这小子最为狡猾,这些年来他一直有意藏拙,明明是武功过人的昆仑派掌门人,却装作一点武功也不会的文弱书生,明明医术精湛不亚于许神医,却一再声称医术不及他师兄一半。他隐藏实力这么多年,当朕是睁眼瞎子吗?”
王猛笑了:“他现在已经隐藏不住了,为了救我拿出所有本领,一个月来他衣不解带,日夜守在臣身边照顾,天天为臣针灸熬药,请陛下多多宽恕他。”
苻坚哼了一声:“那是为了十万两黄金,桓叔夏才如此卖力。当初朕命人先把五万两黄金送到他府上时,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这小子还挺贪财的。”
王猛和苻融对视了一眼,会意地笑了。
苻融说:“皇兄,桓叔夏的医术完全可以媲美他师兄许真了,武功更是一流,这样的人才,留在我大秦有益无害。”
苻坚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就算是为了丞相和朕的母后,朕也想把他永远留在我大秦。但这个人跟许真一样刚烈。为了让他医治丞相,朕已经答应让他日后去做陕城太守了。”
王猛脸色微变,正想说什么,叔夏拎着药箱走进院子。
他跪下行礼:“参见陛下和王爷。”
苻坚说:“免礼,你来是为丞相针灸的吧?”
叔夏答道:“是的。丞相恢复得很快,再过一个月就完全康复了。”
苻坚龙心大悦,笑道:“好,丞相康复,你当记首功。赵整,你派人把另外五万两黄金送到许府吧。”
赵整答应一声:“老奴遵旨。”
叔夏心一喜,连忙跪下谢恩:“谢陛下。”
苻融开口了:“皇兄,桓将军现在还住在许太医一家生前住的宅子,未免不妥。所以臣弟请求为桓将军建造将军府,还望皇兄应允。”
苻坚点点头:“阳平王言之有理。朕准了。”
叔夏看着他们兄弟俩,又望了王猛一眼,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苻坚苻融兄弟俩对自己赏赐也太丰厚了,会不会还有别的目的呢?
他们走后,叔夏开始为王猛针灸。为减少病人的疼痛,他放慢了速度。
王猛察觉到了,不由颔首微笑:“桓太医,一个月来我感觉你每次针灸时间都越来越长,手法越来越轻,到今天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了。”
叔夏没吱声。刚为王猛治疗时,他完全是看在阳平王的情面和十万两金子的份上,但一个月过去,他心里暗暗佩服起王猛的坚定意志和过人智慧,所以救治时更为尽心尽力。
完毕之后,他拔下所有长针。
王猛微笑道:“我现在感觉一天比一天好,辛苦你了,桓太医。”
叔夏仍未语,他听王猛又道:“你医术跟武艺一样精湛,有时候我真不知应该叫你桓太医还是桓将军?”
叔夏沉默片刻,答道:“如果依叔夏内心本意,更想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一旦拿起剑,就无法再放下。”
王猛心一凛,转过头来打量着他。
两人对视良久。
王猛问:“桓将军,你跟天王要求回陕城做太守,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顺利地离开秦国吧?”
被他一下子猜中心事,叔夏有点心慌,强作镇静把所有长针收进箱子里。
王猛叹了口气道:“以前你最大的心愿就是留在阳平王身边做他的部将,可现在连阳平王也留不住你了。”
叔夏涨红了脸,本能地掩饰:“丞相大人此言差矣。是陛下一向看不上叔夏,叔夏也有自知之明,何必要留在长安受人羞辱?”
王猛震了一下,盯着他问:“看来你一直记恨那天朝堂之上陛下的那句话,陛下是无心之言,并非有意羞辱你。陛下对不起你师兄许真,但完全对得起你。五年来他对你高官厚禄,一直提拔到三品将军的位置上。皇太后和阳平王更是对你恩重如山,视如心腹。恕我直言,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一个比阳平王还要好的主公。”
他后一句话说到了叔夏心底最柔软处,想到阳平王和皇太后,叔夏眼睛有点湿润了。
王猛打量着他神情,觉得自己的话他已经听进去了,于是又道:“桓将军文武双全,堪称第一流的人才。无论燕国还是晋国,肯定竭力想拉拢将军,但桓将军崇尚忠义,肯定不会去胡人鲜卑建立的燕国,所以离开秦国后只能去晋国,可如今晋国朝政由第一权臣大司马桓温把持着,将军不妨想一下,以你的性格,是否侍奉得了这位桓大司马?”
叔夏沉默了,不得不承认王猛的话有道理,就算有谢玄引见,可自己与桓温素味平生,这位晋国第一权臣会欢迎自己吗?
见他默认了,王猛又道:“其实景略也是汉人,十几年前,桓温将军带兵北伐秦国时,景略还是一布衣书生,风闻桓温统率王师收复我们汉人沦陷多年的失地,内心也是激动不已,我马上跑到霸上,求见我当时心目中的大英雄桓温将军。”
听到这里,叔夏失声问了一句:“你亲眼见过桓温将军?”
“对,当时桓温将军正招纳贤才,于是亲自接见了我。”
王猛的回忆转到十几年前的霸上桓温军营。
………………
桓温坐在中军椅子上,王猛坐在他下首,滔滔不绝谈论着天下局势。他一面说,一面从衣服里捉出虱子扔在地上。桓温左右将士无不侧目而视。
一将士低声在桓温耳边说:“大将军,王猛这个穷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没礼貌,一点教养也没有,根本不把您放在眼里。”
桓温轻轻摇摇头:“你退下,象他这样的人不是你能看出来的。”
将士不服气地退到后面。
等王猛说完,桓温微笑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先生果然不同凡响,本将军有一事请教,我奉晋国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王师北上讨伐秦国逆贼,为百姓除害,为什么关中豪杰却无人来投奔于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猛同样微笑着答道:“将军千里奔袭,在霸上和白鹿原二次大败秦军,如今长安近在咫尺,你完全可以乘胜追击,渡过灞水一举将它拿下,而您却停驻灞上按兵不动,大家都猜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
听到这里,叔夏急切地问:“桓温是怎么回答的?当年他北伐形势大好,将前秦打得溃不成军,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举收复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