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十二章 设局
作者:沬尧      更新:2019-11-15 11:13      字数:228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郑家又出了事,巩老太太总算回过神来,“我不相信郑家会做出这种事,老二,老二媳妇,你们赶紧去打听打听。”

何大才和曾氏立即动身出了门。

一下午何采薇都心绪不宁,她总觉得郑家大爷被抓,似乎与三房大有关联,晚饭也没怎么吃,一直在等消息回来。

何琇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金氏坐立不安,不停的向门外张望。

天黑了下来,门口点着两盏灯在风中晃晃悠悠,就像悬着的心,不上不下。

这时街道外传来马蹄的声响,屋子里的所有人立即涌出了门外,只见马夫一人下了马车。

何采薇赶紧问:“婶婶和大才叔呢?”

马夫“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自责地道:“是我没用,是我没用......”

金氏急道:“二叔和弟妹呢?你倒是说话啊。”

马夫这才低着头道来:“我们赶到郑家,郑家已经被抄了家,门外全是衙差,我们想要进去,几次都被拦了下来,后来郑老爷被抓走的时候,大老爷与官差起了冲突,也被抓了起来,并以谋反罪论处,大太太说两家是姻亲,决不做贪生怕死的小人,朝廷一定会还大家一个公道,然后吩咐小的回来报信,大太太和大老爷一同被带去了衙门。”

巩老太太听后险些又晕了过去,强撑着一口气问:“郑家是因为何事下狱?”

马夫道:“听说朝廷从郑家搜出了与淮西叛军通敌的书信。”

淮西叛军?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初何家老祖宗还因为平叛淮西叛军有功,升了大官。

何采薇心沉了下去,这是一个局,是何蔚礼与县太爷做的一个局,目的是对付何家三房,并非郑家。

她该怎么办?她该怎么做才能救三房。

她不能让曾婶婶和大才叔有事。

陶氏攥紧何采薇的手,何采薇感到母亲的身体抑制不住的颤抖。

陶氏曾经听何蔚礼提起过,何家老祖宗藏有几封淮西叛军的书信,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大的作用。

她当初还不理解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留着这些书信能有什么用处,这下她是全明白了。

这时,远处有火光渐渐朝这边过来,很快就将宅院门前围的水泄不通。

“这是何大才的家吗?”

领头的衙差大喝一声。

金氏整个人瘫软下去,完了,全完了,这些衙差一定是来抓他们进牢房的。

巩老太太紧紧地杵着拐杖,何大用稳住心神回道:“正是。”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领头的衙差面无表情道:“何大才,何曾氏已经畏罪自杀,你们虽然是郑家的姻亲,但有何二老爷为你们求情,说你们并不知情,县令大人心存恻隐,写下文书免去你们的死罪......”

后面说什么,没有谁能听见了。

大才叔和曾婶婶死了?为何会这样?

何采薇似乎不能动了,手脚都僵硬了,一股寒凉从心底到四肢百骸。

太快了,这一切太快了,快的让她还来不及想对应之策,这一招釜底抽薪让她根本无力还击。

她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众人,哭声喊声,统统的听不见了,只有一张张悲戚的脸像万花筒一般从眼前闪过。

何蔚礼的这一步走的太妙,派官兵前来,是明目张胆的威胁。

巩老太太为了保住三房的血脉,决不会再允许任何人与何蔚礼作对。

她为何没有听倪湛的劝告?她为何要一意孤行?

她凭什么!

她改变了前世的轨迹,却也改变了今生,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事的结局也不一样了。

她没有断掉左腿,找出了害她的人,让县太爷与何蔚礼心生嫌隙,却也害了三房。

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何采薇如同游魂一般,眼神空洞,没有神色。

“采薇,采薇,你不要吓母亲,采薇......”

何采薇似乎听见母亲焦急的声音,又听见巩老太太的哭喊,“人都已经死了,为何不让我们领走尸首,为何?”

还有何鹏和何佩玉撕心裂肺的哭声,“我要父亲,我要母亲......祖母,父亲母亲去哪儿了,他们都去哪儿了?”

......

何采薇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一夜的。

“采薇,你怎么样?你千万不要吓母亲......”

何采薇抬起脸看见母亲掩面哭泣,桌子边是一碗褐色的汤药。

是她做错了,她让母亲难过,害死大才叔和曾婶婶,是她,她才是凶手。

何采薇突然跳下床,直直冲出陶氏米铺。

陶氏赶紧拿上外衣跟了出去,陶思源刚走到门口,就撞上神情焦急的陶氏,话还没说出口,就听陶氏道:“快,快去看看你表妹,她应该去衙门了。”

陶思源立即让下人备了马车一路追去。

何采薇不管不顾冲到衙门前,正要伸手去拿鼓槌,却被冲上来的陶思源拦了下来。

“你想清楚了?”

“我想清楚了。”

这一步走下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表妹,你真的想清楚了吗?或许这一步会将陶家也卷入其中。

陶思源看着何采薇如同枯木一般的脸色,半晌一咬牙上前牵住何采薇的左手,语气坚定地道:“你敲吧,我陪你。”

看着陶思源投过来鼓励的目光,何采薇心中甚为感动,毅然地点了点头,即使三房没有出事,这一步也是早早算计好的。

何家,她是再也不会踏进半步。

并且她要将凶手绳之于法。

“咚咚咚......咚咚咚!”

鼓槌敲在大鼓之上发出闷雷一般的声响,如同冤魂般哭喊的声音。

“大人,何大才,何曾氏冤枉!大人,何大才,何曾氏决无有谋反之心,请大人明鉴!大人......”

这一声声如同一把把尖刀刺向何蔚礼的心口。

后堂里,县太爷已经没有耐心,对何蔚礼怒道:“原以为解决了三房,一切就顺理成章了,结果你的好女儿竟然为三房喊冤。”

从郑家搜出淮西叛军的信件本来就是他们栽赃陷害,为了不节外生枝,他们快刀斩乱麻,每一步都是算计过的,何蔚礼深知三房每个人的脾性,由何蔚礼布局,环环相扣,丝毫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