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条件,不管将来梅箐和刘能膝下有多少个孩子,次子要跟着刘好运家姓刘,其他孩子都姓赵或者梅,除非梅箐只剩一个儿子,那自然就跟着梅家姓。同样的,不管长子次子之后梅箐再生多少儿子,都跟刘家没关系。
跟着刘家姓的次子教养以及将来娶媳妇的花用,刘家和赵家对半,相应的,跟着刘家姓的次子也有责任和义务孝顺刘家长辈,和刘家后辈兄友弟恭互相拉拔。
别说刘家外孙本就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刘家这个要求实在是一点不出格,反而处处都替刘能和梅箐打算。
有个次子能正经记做刘家孙子辈,也算刘好运夫妇做父母的一点慰藉。
另外聘礼和嫁妆也和正常嫁娶一样,都归梅箐的私产,刘能这个作为夫婿的,虽然是入赘,但是不能插手媳妇的私产,想自己攒钱孝敬刘家人就自己找点出息,自己赚钱拿回刘家。
听到刘家说的这最后一句,梅箐愣怔片刻,脸上羞意化作感激,心中震动可想而知。
不管刘好运夫妇是真心疼梅箐,还是为了自家儿子在赵家能挺直腰干做的让步和打算,这样的条件实在是掏心挖肺的实诚。
别说梅箐,众人脸上皆是感慨和敬佩。
赵彩央略一沉吟,笑道,“刘伯伯和张婶子对梅箐这样好,我们也不能没有表示。不如这样,让张婶子入食肆那边的五成股,以后直接拿分红。再问问刘伯伯和张婶子,要是他们有兴趣,将来果子酒的生意也让他们占三成股。”
张氏作为学堂作坊那边的煮饭娘子,现在是按月拿工钱的,和直接入股拿分红,收益可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而果子酒的生意已经在慢慢靠近云南府做大,让他们家占了三成股,那收益可不是一般的小,对于一般的人家来说那就是和天文数字。
赵彩央这样做,也是让刘能将来在赵家不要有其他的心思,赵家的梅箐有份,梅箐有份的刘家一样不会少。
酒廊和食肆的事齐氏和秦氏心里有底,闻言自然没有异议。
转天就由秦氏出面,不容刘家推拒将刘家入股的事定了下来,刘好运和张氏一商量,也就不在这事上多纠结,自己以后尽力为食肆和酒廊出力就是,与其推来推去还不如把两家亲事办得热闹风光是正经。
张氏雷厉风行,当天就去镇上找了口碑最好的媒婆,上赵家提亲。
两方有了默契,定亲的礼走起来十分顺遂,刘好运和张氏又有心要打扮,细商量合计过,花了大力气置办聘礼,不越过赵彩央,也抬了八十抬聘礼纳征。
因着梅箐亲事定的比赵彩央更急,嫁妆得从零开始置办,但是又不能匆忙简单的随便置办,所以要留着足够的时间,婚期就定在赵彩央之后,来年的二月二十四日,正好是赵彩央成亲后,回来住对月的前后,一家两对新人,正是合家团圆双喜临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