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辅臣牺牲的时侯,任栋梁才13岁,经过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后,苏维埃政府就把张含光和三个孩子送到首都莫斯科红场附近大熊星座街的一幢二层楼房里居住,这楼房是逃跑了的俄罗斯大地主的老房子,里面布置得很好,家具都是上乘的,那座楼全街有12个大窗户,任栋梁和他们的母亲张含光就住在第一层,楼后还有一个大花园。当时苏联红军第29师师部还专门派一个班担任警戒,护卫她们的安全。当时苏联还实行供给制,在供应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苏联政府尽可能给孤儿寡母多方照顾。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优越的待遇的张含光和孩子们住在位于红色凯旋门附近,每天看见房间宽敞明亮,备有全套家具,环境十分安静,心里十分不安。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封锁和白匪军的骚扰和反扑,新生政权处于极端困难时期,经济萧条,商品奇缺,莫斯科市内所有物资供需相当紧张,但在吃住穿用等方面,苏维埃政府还是给予了张含光和她的子女们以特殊的照顾。也许这是苏维埃政府对她们的一点回报,也许是她们在俄罗斯的汗水没有白流,总之她们享受了她们应该享受的待遇。在那些岁月,张含光有幸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生活,使得她知道了什么叫享受,什么叫艰苦,什么是革命成功的标致。如果是别人,在这个时侯完全可以养尊处优,好好度过一段舒服的日子。可是张含光没有这样做,她知道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经济萧条,还没有达到**的生活,所以她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为了不给苏维埃政府增添麻烦,有时孩子央求她上街,她也不答应。她不想让孩子过着这样优越的生活,总是在思索着什么,渐渐地她明白了,自己应该回到中国去,那里才是自己的根。
当张含光把回国的想法与中国团的战友们一说时,他们纷纷表示反对,中国团出生入死帮助苏维埃打下的江山理应有她们的一份功劳,何况眼下的生活使他们认为这样已经算是很好的生活了,莫不如就在这里把孩子培养成人,这也是对任辅臣团长的一点报答。可是张含光不这样认为,她始终觉得中国才是她自己的根据地,那里有她们的父母,有她们的亲人。苏联条件虽然很好,可是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想说的和想做的还是不很随便,不如趁早回国以图安心。中国团的战友们没有说服团长夫人,事实上他们也说服不了团长夫人,只好听之任之了。1920年正是苏联红军由退却转向进攻的关键时刻,国家政权正渐渐趋向稳定,张含光和儿女们也已在莫斯科生活了大约一年后,张含光向苏维埃政府正式提出回国的申请,为此曾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苏联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们也不同意任辅臣的夫人回国,因为他们知道目前的中国正在动荡中,回去没有生存保障。苏联红军的高级指挥员示图说服张含光不要回到中国去,那里正在发生着战争,可是张含光执著回去,为此列宁亲切接见了她和她的子女们。
与列宁相见这是他们一生的光荣,那是张含光向组织上提出申请后的一天下午,也是很平常的时侯,忽然,在她们居住的楼前停着一辆小汽车,几个孩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伸头探望。原来,这辆车是列宁派来的,是为了送张含光和孩子们去克里姆林宫见列宁的。张含光知道这是列宁了解了情况,一定是劝她不要回中国,于是她抓紧时间带孩子上了车。司机是一个年轻英俊的俄罗斯军官,他一面驾驭着小汽车,一面与孩子开玩笑。当她们来到克里姆林宫办公楼前,一位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年轻军官把她们接到楼房内,走过长长的一段走廓,来到列宁办公室前,叩门。张含光告诉孩子们,再过一会儿她们就要见到列宁了,孩子们当然十分激动。其实张含光也是十分激动,在俄罗斯这些年她们吃了多少苦难,为了苏维埃政权她们付出的太多了。如今总算日子好了,她们的生活有了盼头,可是她们就要回国了。当年轻军官把她们领到一个陈设品很少,而且宽敞朴素的大房间时,他告诉她们就在这里等一下,然而他就走了。张含光知道列宁就要来了,她与孩子一起两眼瞪得挺大,期待着列宁的到来。果然如愿,不一会儿工夫,列宁就从办公桌后面快速地走了过来,站立,转身,几步跨到屋子中央,跟张含光握手,热情爽朗地说:“欢迎你们,请坐请坐。”
屋子里有一溜沙发,列宁所她们让到沙发上,他自己也拉了一把沙椅子坐到她们对面。列宁有一米七的个头,这个个儿在俄罗斯人里边不算很高,但是列宁肩宽,身体结实,看上去很魁梧。那天列宁穿的是咖啡色,颜色深,打着领带。他不拘小节,说话,举动虎虎生风。说话声音大,语调快捷,思惟也很快捷,笑声舒畅。他的个性非常鲜明,性格魅力象火一样烘烤着他的四周,凡是接近他的人,无一不被他的火焰一般的个性所吸引和左右,连当时年仅13岁的任栋梁这个小孩子也不由得被列宁的神情迷住了。张含光刚进列宁的屋子时有些紧张,三个孩子也是紧紧依附在她的身边,任栋梁的心里也是有点打憷,结果一见列宁这样热情快活无拘无束,半点架子都没有,神经也松弛下来,开始跟列宁交谈起来。列宁谈话也象唠家常,他说话不讲究,不斟词琢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遮掩,他一边亲切热情地同张含光握手,一边对她说:“你是任辅臣同志的夫人?感谢你们啊,用生命支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到莫斯科来,我就想会见你们。可是我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现在得到你们的申请,您要马上回国?我想这回无论无何也要见你们,谈一谈,没法再拖了。今天请你们来就是研究一下方案。我的意见是你们暂时别回国,留在苏联吧,苏联会越来越好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你们的生活还可以吗?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这是列宁见面后问得最多的话,这些话让在痛苦中生活的张含光顿时激动不已,连连说是。
谈话过程中,列宁用手抚摸着任栋梁的头,还把妹妹抱到膝上,气氛松快,象一家人在谈话。张含光会一点俄语,但是大段大段的意思还需要翻译,任栋梁的姐姐就自愿当翻译。列定问张含光的大女儿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大女儿回答说:“我叫莲娜,十四岁。”“啊!这是多么漂亮的名字!”列宁和蔼地笑着又问任栋梁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任栋梁说:“我叫任聂,十二岁。”“噢!任聂。”列宁重复了一遍任栋梁的名字,然后又问小女儿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叫金娜,九岁。”列宁说:“很好,很好!”这些回答都是用的俄语。接着,列宁谈到任辅臣作战勇敢,称赞他是一个卓越的指挥员,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克,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列宁在询问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后,谈到了张含光申请回国的事情,他对她说:“我建议你还是留在俄国,苏维埃政府将尽力照顾你们,回国后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张含光很感谢苏联人民,感谢列宁同志,她说:“我们在这儿生活得很好,只是我现在是寡妇带着三个孩子,按照我们中国的惯例孩子是要交给他们的祖父母的,我的公婆都还健在,我想回国把孩子交给他们。这也是我丈夫任辅臣的遗愿,他希望他的孩子在奶奶爷爷身边长大。”张含光说完这些话时,列宁思索了一小会儿,又说:“既然你执意要走,我也不强留你,只是现在铁路上还不十分安全,白匪军有时侯还出来干扰。什么时侯交通安全畅通了,我一定派人护送你回国。”随即向每个孩子都问了好,还问生活得怎么样,听到孩子们欢喜地回答他连声说:“很好很好。”也许列宁说得高兴,他在同任栋梁说话时还在他的头上抚摸了一阵,表现出一个人民领袖的风范。临走时,列宁同她们一一握手送别,在任栋梁的脑海里至今还记得列宁同他们谈话的那间办公室,没有华丽的陈设,房间不很大,办公桌后面是一排书,左手是窗户,右手是门,窗户下面还有些沙发。对着桌子前的门是通向会议厅的,右手的门则是出入他办公室的,在这间办公室里,列宁度过了他从1918年3月到1923年5月的宝贵时光。
列宁曾经被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暗杀过,1924年去世。但是任栋梁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1921年见列宁时,列宁身体很健康,看不出他有什么不适,年纪大约五十多岁,神采奕奕的。”任栋梁还说过:列宁是力量无穷魅力无穷的领袖,他形容列宁的力量和脾性象喷发的火山一样,一刻都闲不住,非常有冲激力和感染力。任栋梁说他这一生见过许多人,好多人的性情脾气都相近或相似,惟独列宁的个性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人能企及他,模仿他,任栋梁说列宁留在他脑海里的印象是无人难企及的。由于对列宁的尊敬和信仰,这就为日后的任栋梁的回忆打下了坚硬基础,从此这作为他的一个最大的荣誉而自豪着。虽然列宁的个子不高,但他说话极快,象他的脚步一样轻松。他说任辅臣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出色的指挥员,优秀的布尔什维克,他还高度评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当谈到张含光回国申请时,列宁建议她们留在俄国,他表示苏联政府将尽力照顾她们的,回国后会遇到许多困难。显然,列宁对旧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张含光对列宁的关怀表示感谢,同时她也对列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说:“任辅臣同志的父亲尚在国内,任辅臣牺牲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我作为他的妻子应该把我们的子女带回祖国去。”列宁很是感动,当场安慰张含光说:“等到东部战事平静时,我就安排你们回到你们的祖国去。”在这次永生难忘的会见结束时,列宁同志送她们到办公室门口,她们依依不舍地与列宁告别。这是一次难忘的会见,这次会见给张含光带来极大的鼓舞,她相信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一定会粉碎白匪军的猖狂反攻,她也相信苏联红军的红旗一定会插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