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义勇军进行曲(三)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58

东北抗日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和一幕幕悲壮感人的事迹。据有关资料统计,东北抗日武装英勇抗击日军,打死打伤日军和伪军约十八万,也曾经将日军打得焦头烂额,牵制日军几十万的兵力,这也就有力地支援了关内的抗日斗争。东北抗日武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东北抗日战场上英雄辈出,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多数都牺牲在烽火连绵的抗日战场上。

日本人决心要霸占中国东北,为了有效剿灭东北抗日武装力量,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迅速扩大到七十五万人,再加上满、蒙伪军,号称百万日本关东军,配备最精良的武器装备。日本关东军完全zhan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日军经常利用在大雪封山的条件对抗日武装进行围剿,并且用重金收买了一些汉奸。大雪封山时如果村民向山里送粮食物资时就会留下脚印,抗联队伍的转移也会留下足迹,所以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术就遇到极大的困难。

日军为了能够尽快消灭东北抗日联军,绞尽脑汁地制订了大规模的讨伐计划。日本军部于1937年3月任命山田乙三陆军中将为第十二师团长,派往“三江”省的牡丹江地区围剿抗日联军。1938年10月山田乙三将军率日军剿灭抗日武装颇有成效,他晋升为大将,出任关东军第三军团长,山田乙三大将率领第三军团采取‘梳篦战术’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遂使三江地区的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进入极其艰苦困难的阶段。

1938年开始,东北抗日联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他们没有任何外援,已经和中国内地失去任何联系,他们时而退入苏联境内,时而又返回中国境内进行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38年10月末,在北方的黑龙江省天气骤然寒冷,马上就要大雪封山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一师,,他们遭到日军连续围剿追击,已经只剩有一百多人了。这支部队夜晚到达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乌斯浑河,乌斯浑河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部队撤退到了乌斯浑河边,晚上就露宿在柞木岗山下。可是汉奸特务发现了抗联营地上的营火和炊烟,这些狗汉奸急忙向日本主子报告。凌晨时一千多兵力的日军和蒙古伪军骑兵包围了这支抗联的营地。

第一师有个女兵团也只有十一人了,在女指导员冷云的带领下,她们来到江边的柳条丛中隐蔽,准备渡河,日军并没有发现女兵在河边的隐蔽场所。日军和伪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山脚下的这支抗日联军主力部队,并且发动突然进攻,这支抗联队伍立刻陷入非常凶险的境地。可是突然在日军背后响起激烈枪声,日军以为中了埋伏,阵脚顿时大乱,日军立即返过身来向身后的这支抗联部队发动进攻。趁此时机抗联一师主力部队立刻突围,撤到了柞木岗山的密林里。

原来在这危急时刻,是江边隐蔽的女兵团突然向日军发动进攻,是这支女抗联战士们主动担当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主力部队撤出后,这些女战士没能摆脱日军的包围。冷云指导员命令三个女战士过河探路,其余八位女战士继续守在河边还击敌人。天亮了日军发现这支被包围的抗联队伍只是一些年轻女兵,日军冲上来叫嚷着要捉活的,可是女抗联的手榴弹炸得日军血肉横飞,日寇暂时退下去了。在手榴弹硝烟的掩护下,抗联女指导员冷云高声说:

“同志们!我们决不能做俘虏!为了抗击日寇,我们牺牲是光荣的!┅┅。”

这些女孩子都很清楚,落到日本人手里就是生不如死,抗击日寇是她们的雄心壮志,今天就要牺牲自己的年轻生命!这是伟大而光荣的!冷云率领最后还活着的七位抗联女战士,她们怀着满腔的悲愤,手挽着手、肩靠着肩,她们视死如归,高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悲壮的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为了保卫祖国就要贡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悲壮的歌声,来为她们自己壮行,这八名抗联女战士,中华民族的精英,她们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

这支抗联女兵部队的平均年龄才只有十九岁,这里面还有两位朝鲜族女战士。当敌人赶到河边时,看到八位女抗联战士手挽着手,背负着受伤的同志,一步步向着河中心走去,日军打过去一阵迫击炮之后,就眼看着她们湮没于滔滔的江水,┅┅。

这些日军官兵们都被这悲壮的情景惊呆了,据说日军的指挥官还摘下了军帽,肃立地观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以示对这些女英雄们的敬意。这就是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真实历史故事!

抗联女指导员冷云原本是一位师范学校毕业的女教师,她正当二十五岁的青春年华,她已经有一个孩子了,可是她和一些教师们无法忍受那种奴化中国儿童的教育,他们宁肯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而投身于抗日斗争,她毅然抛弃了颇为富有的家庭生活。

马占山、杨靖宇、赵一曼、冷云、赵尚志、王凤阁、魏拯民等抗日义勇军的英雄人物们,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先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铺就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昌盛的道路,是他们将中华民族引向发展和强大的道路,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的人生事迹将永远光辉而灿烂。可是中国人里面也有许多败类,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这些败类当了可耻的汉奸,可以说如果没有汉奸的配合,日军就很难能够统治中国,许多抗日英雄和一些抗联部队就是被汉奸出卖而被日寇杀害和剿灭。抗战胜利后,那些出卖抗日英雄杨景宇、赵一曼和冷云等烈士的汉奸都被正法。可是还有些汉奸通过买官的方式又成了国民政府的官员,他们又过上了祸国殃民和贪污**的生活,就是他们在败坏中国。

实事求是地说,在近代历史中,中日关系也有很多正面积极的内容。在近代,日本的先进文化也在积极地影响着中国,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满清末年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几乎都是以日本为楷模,辛亥革命的那批老革命家们几乎都曾经在日本留学,他们就是在日本组织了革命党,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就是在日本东京成立。可以说日本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某种意义来说日本和世界列强的主流是代表着进步文化的世界潮流,他们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是抱有同情和支持的态度。

二十世纪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日本又给与中国许多技术和资金贷款的援助,许多日本财团到中国来投资,又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去日本学习,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中国人不能只顾谴责别人,而是应该首先从自己的方面寻找原因,中国自己太软弱,就要被欺侮和被掠夺。中国只有到了真正强大的那天,日本人对中国自然就会像英美之间那样称兄道弟了,或者日本人就像对待美国人那样的唯命是从了。中国人应该想办法、找原因,使自己的国家尽快地真正强大起来。可是中国人往往是能吃得饱了就沾沾自喜,甚至就又开始自吹自擂,有了一点成绩就认为又到了‘盛世中国’,甚至又要自命为‘天朝大国’了。

在欧洲的大环境之下,战后的德国表现出较为‘人文主义’的态度,德国向被侵害国家进行较为真诚的道歉和赔偿;可是在亚洲的环境之下,战后的日本表现得更为‘功利主义’,日本的社会主流并不为侵略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历史事实而真正感到内疚。

日本人并不同情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