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自食其力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34

1954年新中国是处在和平发展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国家开始全力以赴的发展经济,国家政治稳定,苏联对中国给与大力的经济援助,国家经济建的发展很快,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贵阳街至长江路一带一直是长春市比较繁华的地区,新中国建立前后这里经过暂短的萧条,现在又逐渐繁华起来,各种商店、饭店、服务行业和娱乐场所都集中到那里,街面显得比较热闹。

刘振武离开之前,他们家就搬家到贵阳街来居住了,现在樱子母女还居住在贵阳街,她们母女被刘振武狠心地抛弃在这里,她们没有经济来源,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一个单身妇女还带着一个孩子,她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这天樱子忧心忡忡地领着女儿在长江路上闲懒地走着,街上很热闹,她看见有许多小商贩,她一面看着一面在心里琢磨着,自己能做点什么生意来户口呢?她看见路边有卖香烟的,不用推车也不用挑担,不用秤也不用刀,不用什么力气,只需要微薄的本钱。樱子和女儿回家后,就着咸菜喝一点粥就算是一顿晚饭了,可怜的樱子和女儿早早地就躺在床上,女儿入睡了,可樱子却是流着泪水前思后想,想着家乡和亲人,想着眼前的生活出路,可怜的樱子陷入了困境之中。无依无靠的樱子十分悲伤,但是又无可奈何,眼看着米袋里的粮食就所剩无几了,刘振武留下的一点钱也快花光了。

又过一些天,这天樱子和女儿从早晨到中午了还没吃饭,樱子身无分文,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樱子心如刀绞。樱子领着女儿在贵阳街上茫然地走着,头不梳脸不洗,一幅很邋遢的样子,一幅哀愁无助的表情。正是吃午饭的时候,看到几家饭店生意很兴隆,女儿闻到饭菜的香味,站在一家饭店的门口,一面向里张望着,一面在咽着口水。樱子悲哀地看着可怜的女儿,稍微犹豫一会儿,还是一咬牙就领着女儿走进去了,樱子向里面看了看,她们就来到一个饭桌前,面向一个男人小声地说:

“大叔,给孩子一点东西吃吧!”她用哀求的目光看着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看看她们母女二人,就将剩下两只包子的盘子推过来,然后站起身走了。母女俩很快就消灭了这两个包子,她们觉得饭店的包子味道好极了。有了开头往下就容易了,她们又来到另一张饭桌,竟然又要到三个包子。正当她们为这意外的收获而欣喜时,饭店服务员走过来,大声申斥道:

“出去!出去!快走!快走!”女服务员很鄙视地大声说着,还伸出两只手向门外的方向驱赶着她们,看着她们母女走出饭店,就又随便地说:“这么年轻的女人来要饭,真是死心眼儿!”

她们母女被赶出饭店,樱子懂得服务员说话的含意,年轻的女人不用要饭就能吃上饭。她也考虑过,但是她决心不再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去挣钱,现在自己有丈夫和女儿,不能去作对不起他们的事,她决心即使领着女儿去死,也不能再让那些肮脏的中国人来糟蹋自己年轻的身体。

樱子在清明街居住时是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而现在在贵阳街居住,樱子家是和另外一家合用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这是为了节省一点开销。现在合住一套房的这家姓魏,这家男人是中学老师,魏嫂是市医院的护士,他们住在阳面的大房间,樱子家住一间阴面的小房子,两家合用一个厨房和厕所。这都是日本人留下来的日式结构的居民房,两家人合住在一个单元里,就可以明白地互相看出两家的生活情况。他们两家的生活情况真是有很大不同,每当周六晚上和周日,魏家的菜锅力都会飘出鱼肉蛋的香味儿,可是樱子家连青菜都没有了。樱子在此地举目无亲,也只认识魏家了,每天魏老师都比魏嫂先下班,他先进厨房做饭,这天樱子也正在厨房烧水,他们出自礼貌地打了招呼后,魏老师突然说:

“小佐!我看你们生活得很节俭,这几天也不买菜,孩子成长需要营养,吃不上鱼、肉、蛋,可是豆腐青菜总得吃一些呀。”魏老师说着拣了两块豆腐送过来说:“新鲜豆腐还是热的呢!吃点豆腐吧。”

魏老师已经看出了她们很困难,是想要帮助她们,而樱子正是需要这份施舍,她眼含泪水看着魏老师,她说:

“谢谢魏老师!可是……”樱子吞吞吐吐地停了下来,泪水滚滚而下,她低下了头。

“小佐啊!如果有困难就说吧!”

“我们家一粒米也没有了,魏老师,帮帮我们吧!”樱子用发颤的声音低声地说着,同时抑制不住,抽泣着哭出了声音,她又充满悲哀地抬起头,看着魏老师。

魏老师看着樱子那憔悴的面孔,那充满泪水的双眼充满乞求的眼神,他心中也感到一阵酸楚,他轻轻的叹息一声说:

“咳!小佐,你应该早说呀!你把米袋拿过来!”

樱子双手撑着米袋,魏老师给盛进了半袋米。樱子红着脸,流着泪水,心情非常激动,她的手在发抖。这些已经都被魏老师看在眼中了,魏老师又温和地说:

“小佐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有困难尽管说,不用客气!我这里有五元钱,你先拿去用吧,先解决暂时的困难吧。”

樱子在户口本上写着佐英子的名字,就相当于姓佐。当时的高粱米的价格大约是每市斤一毛钱左右,白面大约每市斤两毛钱左右,上了公共电车不论走多远都是四分钱,这五元钱真是可以解决一些困难了。那时东北老百姓都习惯于低水平的生活方式,能够上班开工资的人们就觉得手头很宽裕了。

面对魏老师的帮助,樱子真是出自内心地千恩万谢!这几天樱子母女又可以吃上饭了。可是樱子在想,当然不能靠人家施舍过日子,也不能领着女儿在街上讨饭,自己必须想个办法养活女儿,一天又是只有位老师和樱子两人在厨房,樱子红着脸向魏老师提出借钱,她说:

“魏老师,我得想办法赚点钱养活女儿,我想做卖香烟的小本生意,可是┅┅”樱子吞吞吐吐地说着。

樱子还是有点自尊的人,所以求人就还是很难开口,魏老师已经看出来了,就主动说:

“小佐啊!有困难就说吧!”

“我想向魏老师借点钱做生意,我真是不好意思啊!魏老师您看能行吗?”

“你要做什么生意?要多少钱?”

“想做卖香烟的生意,要三十元作本钱吧。”

“行!”魏老师答应得很爽快,可是他接着又说:“但是你不要让你大嫂知道,她会斤斤计较的。”

魏老师每月工资五十多元,再加上爱人的工资,每月有百元的收入,他们只有一个小孩,经济上显得很充裕。在一九五四年中国是处在和平环境,经济发展很快,市场上物资很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物价也较低,三四十元钱就可以养活一小家人。

“谢谢魏老师!”樱子红着脸,眼中噙着泪水。

在贵阳街上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年轻女人摆起了一个小烟摊儿,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儿跑来跑去地玩耍。那时比较好的‘大生产’牌香烟三毛一分钱一盒,一般品牌的香烟是两毛钱左右,还有几分钱一盒的香烟。逐渐地樱子的生意红火起来,她们母女可以自食其力地吃饱饭了。

经过了秋雨之后天气就逐渐寒冷了,魏老师帮助樱子买了取暖用煤和劈柴,樱子母女总算是熬过了这个严寒的季节,转眼间樱子和女儿又度过了将近半年的艰苦生活。

春天又刮起扬沙大风,夏季烈日当头,樱子忙碌着卖香烟,母女都被太阳晒黑了,樱子要风雪不误的站在外面,如果下雨的话,他们就只好跑回家里,好在离家很近。樱子必须很早就去卖烟,许多人喜欢在早晨上班的路上买烟。过了八点钟之后,街上的人就少了,樱子收摊儿回家做饭,叫醒女儿洗脸吃饭之后,就又领着女儿去卖烟,到人们下班时间也是卖烟的高峰时间,直到天色很晚了,才疲惫地领着女儿回家。虽然很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但总归是自食其力了。

星期天魏老师不上班,就起床晚一些,这天刚好樱子卖了早烟回家做饭,他们在厨房相遇了,打了招呼后,樱子很歉疚地对魏老师说:

“魏老师,我现在还不能还上借您的钱,再过一些时间吧,很对不起了!”

“小佐,你不要着急!我并不等钱用,你啥时候有钱就啥时候还。二三十元钱我还是不在乎的。你们母女每天也是很辛苦啊!老刘有信了吗?”

“音信皆无啊!”

“老刘可能有难处啊!他会回来的,他人不错。”

樱子家搬到这里来住时,刘振武已经相当落魄了,但是人们看他还是气度不凡,待人礼貌,说话稳重得体,叫人不敢轻视。樱子还是很想念刘振武,但是她觉得魏老师是另外一种值得尊敬的人,很有文化素养,待人诚恳又为人正派。樱子过去在上海路饭店那种环境中,遇到的中国人当然都是酒色之徒,多数是坏人,樱子对中国人建立了很不好的印象。现在见到魏老师,才知道原来中国人也有正派、和善、很值得尊敬的人。樱子在想,该怎样报答魏老师对我的帮助呢?樱子的心里一直感到很歉疚。

又过去了一些天,这天下班时间樱子在厨房见到魏老师,樱子很高兴的样子,她笑着说:

“我家老刘来信了,还寄来四十元钱,还上魏老师的三十元钱吧!谢谢魏老师了!”

“小佐!不着急,先不用还。”魏老师急忙说着。

魏老师心里在想着,作为丈夫,在半年多的时间就寄来四十元钱,值得妻子这样高兴吗?魏老师更加怜悯樱子母女了。樱子还是一本正经地说:

“魏老师,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吗!一定还给魏老师!”

“我现在真是并不需要这笔钱,你先用着吧?

樱子抓住魏老师的手,硬是将钱塞给魏老师,两人都是微笑着推让撕扯起来。突然樱子抱住了魏老师,将头靠在了魏老师的身上,她抽泣着哭了起来。魏老师一时间不知所措,他慢慢的抚摸着樱子的后背说:

“小佐,人都有难处的时候,人们应该互相帮助,你不要太激动,好了!好了!”

这时走廊传来开门声,他们急忙分开,是魏嫂下班回家了。魏嫂对樱子也是热情关怀和帮助,可是后来对樱子又有些冷漠和猜忌。魏嫂可能是觉得这寡妇门前是非多,凭着女人的敏感,她开始担心自己丈夫和樱子之间发生非分之情。魏老师夫妇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他们又一次涨工资之后,魏嫂觉得现在的居住条件不太满意,就搬家到另外一处居住条件较好些的房子去居住了。魏老师对樱子还有些不太放心,他们搬家时,他还背着魏嫂硬是将那三十元钱塞给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