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22日晚,卢沟桥事变爆发半月后。 首发--无弹出广告肖立平赶到了廊坊,给蒙古马队结完帐后,他立即去找张卫东。张卫东告诉肖立平,宋哲元已经从老家回到了北平。他当着肖立平的面给张自忠将军去了电话。
“张师长,我是张卫东,我有紧急军情汇报。”
“我正在北平调解卢沟桥事件。有情况请向参谋长直接汇报。”
“师长,我们有确切情报,日军马上就要对29军下手。”
“不用汇报我也能猜的出来。可是我们战线太长,部队还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必须争取时间。一线部队不能轻举妄动,无论如何也要争取10天左右的时间。”
张卫东愣愣地站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23日早晨,肖立平走出城北,看见由天津开往北平的增援日军在利用铁路、汽车或徒步行军运输部队和装备。肖立平焦急万分却束手无策,他随意吃了几口早饭,他就和张卫东来到杨村。这里是第一一三旅二二六团二营五连的防区。在守卫路口,他俩和士兵眼睁睁地看着日军的汽车和步行队伍掀起滚滚烟尘,大模大样地通过杨村东路口,然后又朝北平方向而去。
执勤士兵问张卫东:“长官,难道非得等小日本的子弹射入我们的身体才能下命令反击吗?”张卫东哑口无言。肖立平问:“你们自己有什么办法吗?”卫兵说:“昨天,我们要求上级阻止日军通过,得到的命令仍是不准先敌开枪。我们实在气不过,几个人就悄悄商议,在公路上挖了个陷坑。结果真的陷住了一辆辎重汽车,看着他们一直折腾到下午才开出来,我们心里好受多了。”卫兵的话一下子好像给肖立平的脑子打开了一扇窗户。这时张卫东也好像明白了什么。俩人相视一笑,有了主意:“对呀!我们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我们却可以迟缓它的脚步!”
肖立平回到驻地,给肖立生安排好晚上的事情。然后和张卫东视察了一遍第一一三旅沿北平至天津的公路、铁路的布防阵地。
临近中午二人直奔第一一三旅旅部。见到了旅长刘振三。先把200匹战马给刘旅长做了交接。刘旅长握着肖立平的手再三感谢。张卫东说:“上午我们看了你的防务,感觉你们还得尽快加固阵地。这里地处平原,四野地势平坦,如若日军调来飞机大炮……尤其是飞机,你的阵地将一览无余,毫无遮挡。”“是啊,马上加固。真想痛痛快快的打他一场。看着人家的部队、装备在咱眼前调动,气的牙根疼,可师部严令不准先开枪,我。。。。唉”刘旅长一脸的无奈。
这时,廊坊车站站长来到旅部求见,刘旅长介绍说:“这时车站站长李益三,”然后介绍张卫东和肖立平,“这是师直属侦察中队的,自己人,说吧,什么事?”“这活没法干了,你看这命令。”说着掏出一张纸来给刘旅长看:“人在车站,尽心职守,确保车辆按时发车。另:日军军用物资禁止运送。”“您说,您们都无法阻止他们的物资运送。我怎么禁止?”“唉。。。眼看着他们禁止呗!”刘旅长无奈的把命令拍在桌子上。
肖立平从桌子上捡起命令,和张教官一起仔细看了起来。“李站长,命令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在车站。尽心职守’。我听说最近有股土匪要袭击你们车站,是吧,刘旅长?”刘旅长和李益三一脸的茫然。刘旅长慢慢好像明白了一点,“是的,我也听说了。”“真要袭击你们,你们怎么办?”“真袭击,跑呗。”李站长还没回过味来。“人跑了那你怎么保证尽心职守哇?”肖立平悠悠的点了一口烟。“哦。。。我好像明白了。”李站长一拍大腿,转身就跑。“等等”肖立平赶紧喊住李益三,“工具别忘了带走。”“放心吧您那。”李益三一溜烟的跑了。屋里传出三个人开心的大笑声。“肖队长,真有你的,我可真服了你了。”
下午车站方向传出汇报:车站管理人员跑没了。站台上积压了无数的日军和物资,车站已经瘫痪。刘旅长下令:“严禁日军出站活动。”
盛夏,满地青纱帐。廊坊镇区四周枣树连片,一派田园风光。经过两天晚上对公路的破坏,公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肖立平安排肖立生一定要让大家吃好,保证体力,白天尽量休息。下午16:00。五连的执勤卫兵满脸汗水跑来汇报:“日军兵车开进廊坊站,有一些日兵跳下军,面向市区方向构筑工事。”
“你怎么不向你们上级汇报?”
“电话汇报了,但知道给他们也没用。上次给你们说了以后,知道你们这两天在破坏公路,所以今天就给你们汇报来了。”
“肖立生,准备进入阵地!”肖立平大声命令着。
他问卫兵:“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列兵王春山。祖籍河北。今年18岁。”
“好样的,王春山。回去告诉你们旅长,不用你们出面,由我们处理。不过一定要做好防卫准备。”
“是的,长官。”王春山转身汇报去了。
从望远镜中看到,日军分成4个组列,每组40人左右,他们选择在了几个有利地形,正在面向市区方向构筑工事。其主力部队仍然留在车站内做为掩护,以防中国方面发现。肖立平带领一班找到了一个有利地势做好了准备。由于敌人在构建南面工事,侧北面暴露无疑。“分工瞄准敌人的机枪手和榴弹手。大家听我口令,一齐射击!”肖立平大声命令着。
作者题外话:题外记:站长李益三的行为被刘旅长上报国防部。后被记入国军作战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