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作者:临风路      更新:2019-08-05 00:34      字数:2164

夏云起建议先战后和正是因为国库和兵力都耗不起,原本大夏以二十五万精兵对抗吐蕃二十万兵马,稍稍占了人数优势,又守着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占尽地利优势,若派良将出征,即便不能在短时间击退吐蕃,但也不至于损失十八万兵卒,只留七万残兵退守嘉峪关。

只恨杜太师与二皇子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置国家大义于危难之中。

“尔等竟无人敢应战?”殿下鸦雀无声,朝臣们都缩了缩脖子,低着头企图减少存在感。这个烂摊子,谁接手谁倒霉。虽然叶辰月有办法暂时牵制蕃南联军,可若是不能击退嘉峪关敌军,一切都是白搭。

明宗皇帝正在头疼,只见太子夏云起施然出列,站于殿中。

“父皇,儿臣愿前往甘南,整顿军务,击退吐蕃的强攻。”

“你去?太子可想清楚了,朕已无多余兵力可供调遣。”

也有大臣附和:“是啊,以七万残军抵抗吐蕃二十万军队的进攻,凭着嘉峪关的天堑固守都十分勉强,更遑论击退敌军。”

夏云起双手摘下太子头冠,郑而重之地置于金殿之上:“父皇,儿臣以东宫主冠起誓,若不退兵,誓不回朝。”

叶辰月适时上前道:“陛下,臣愿跟随太子同去,若不退兵,誓不回朝。”

两人的声音回荡在偌大的金殿之上,声音坚定而有力。明宗皇帝再不愿意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立政殿里,皇后气得拍桌子。

“真是蠢货,二十五万征西军,拖不住吐蕃,还折了这么多兵马,连自己都被活捉。现在,陛下越来越不耐烦来立政殿了。”

杜太师也是忧心忡忡:“陛下已经同意太子出战吐蕃。”

皇后甚是不屑:“黄口小儿,也敢夸下海口,击退不了敌军,我看他怎么交代。这样也好,省了我们很多麻烦。”

余敬之被困嘉峪关多日,夏云起带领三千羽林军匆匆上路,叶辰月作为随行临时军医,一同出发。

“少爷,前面就是甘南城门了。”平安撩起马车的帘子张望,“这么多人堵着,这是干嘛呢?”

叶辰月顺着车帘的空档往外瞧,城门口被一排木头尖刺鹿角围着,几十名官兵挡在前面,阻拦着一群推推搡搡的百姓。

“让我们出去,吐蕃都要打进来了,你们凭什么拦着不让我们走。”一个汉子推开前面的官兵,立时就有旁边的官兵补上,被推开的那人站稳后重新加入包围圈。

“就是,凭什么不让我们走!”

“我们手无寸铁的,又不会打仗,官爷您行行好,放我们出去吧。”

“打仗是你们男人的事,我们女人有什么用?”

人群纷纷嚷嚷,有人冲不开包围圈,拼命地撕扯那些官兵,官兵衣衫狼狈,脸上还带着抓痕,一个个却都一言不发,神情肃穆。

叶辰月下了马车,夏云起也将坐骑交与容旭,走到前头查看。

“殿下,这些应该都是甘南百姓。”

“嗯,想必是怕吐蕃攻进城来,都要逃命。”

夏云起和叶辰月都皱了眉头,眼前的场景一片混乱,还不知道城内会乱成什么。

进城的路被阻,一行人正一筹莫展,城中的百姓突然骚动起来。远处似是有人快马而来,百姓怕被碾压纷纷往两边退开,人群被冲开一条道。

夹马而来的是一个将领模样的人,头戴铁胄,身披束甲。此人纵马站在城门之下,目光直视人群,目露精光,身上袒露出一股煞气,令人不寒而栗。

“你们想就这样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地逃走吗?”

有人壮着胆子道:“不逃留下来也是等死。”

那将领盯着说话的人,吓得那人立时缩了头。

“你们能逃到哪里去?莫说现在嘉峪关还没被攻破,就算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能跑多快,能快过吐蕃人的铁骑吗?”

“你们是能跑,你们的家人呢,那些老弱妇孺呢,他们能跑多远?”那将领看着无人答话,又道,“余将军带着将士们誓死反抗,为的就是保家卫国,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他们也有父母妻儿,如果守不住隘口,不但他们要死,他们的妻儿老小也会被杀死。国都没了,哪里还有家?”

刚刚还激愤不已的百姓纷纷低下了头,是啊,国都没了,他们还能逃去哪里。

“你们说自己手无寸铁?说打仗是男人的事?我说不是,锄头、铁镐、斧子不都是武器吗?男人们都拿起武器跟我一起上城楼,女人们照顾伤员。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而不是做亡国奴。”

“对,不做亡国奴。横竖是死,跟吐蕃人拼了。”人群中有人爆发起来,接着有更多人应和。

“逃能逃去哪里,不如死磕到底,死也要拉个吐蕃人垫背。”

“我都六十岁了,反正一只脚踏进棺材里了,我哪都不去,死也要死在这里。”

夏云起看着百姓们都跟着那将领模样的人走了,不禁叹道:“此人倒是有几分能耐。”

叶辰月点头表示赞同:“手下有这样的将领,这位余将军看来也非泛泛之辈。”

“余敬之的祖上正是随太祖征战天下的第一代景国公,只是他这一支是出了三服的旁枝,早不与国公府来往,因此才没被牵连到此次的贩盐案中。余敬之的父亲是先皇时的平西将军,驻守甘南,一身硬气。余敬之子承父业,对甘南边防线非常了解,若征西军以他为主帅,甘南断不是现在这番境况。”

叶辰月心下感叹,夏云起对朝中官员情况如数家珍,当太子真是不容易!

三千羽林军太惹眼,夏云起不明城内情况,只带了几名侍卫,其余人还驻扎在城郊。此时人群散去,城门口只留守城军士,夏云起亮了兵部文书,命容旭整军进城,直奔嘉峪关隘口而去。

嘉峪关此时只留七万残兵死守,征西军伤亡惨重,营地上搭起了许多简易帐篷,伤者在此包扎,亡者只能草草埋葬,竟连马革裹尸也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