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指认真凶
作者:须鲸一场      更新:2019-08-31 16:03      字数:2777

“全部都是……由抢手代笔的?”林初的嘴张得可以塞进一个橙子。

“不仅如此,从字迹看来,连张本清长子的剧本都是由同一位枪手代劳的。”她一针见血地说道,“恕我直言,这就解释了老师为何从未教授过你实质写作手法的原因——因为他根本没什么货色可教。

张本清在退休前曾是省文化厅副厅长,手头上有相当充沛的出版资源,而相反,新晋作家则备受业内老手打压,很难有出头之日。他就是捏到了新人的这根软肋,才找上了才华横溢、作品却无缘问世的x。两人达成协议,由张本清全权负责出版、对外交涉事宜,x则有偿提供稿件,当然,条件是冠以张本清的名字。

以张本清的人脉与社会地位,加上x提供的小说中巧妙的犯罪手法与缜密逻辑,很快便在国内优秀作品贫瘠的推理小说版块占有一席之地。一炮走红之后,两人的合作便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随着作品的热度提升,张本清也被捧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作家。

当然,如果这件事一旦被人发现则会晚节不保——甚至可能会因为欺诈而锒铛入狱。因此每到交稿日左右,张本清便会回避家人与助手、甚至连编辑都无法与之取得联络,以赶稿为借口‘闭关’,直到x将新作交付与他为止。

刚开始,生活得到保障的x应该对这个状态很是满足,或许也会因为自己多年来无处宣泄的才华得以问世而感到骄傲——虽然名义上并非自己的作品。因此,在先前的作品之中,主人公多为为生活所迫、却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x自身的映射。

不过长此以往,随着张本清的人气节节攀升、小说也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影视作品发行,x的心态便不再平衡——他所收获的不过是作为写手的费用,名望、声誉与版权费却与他毫无瓜葛。他开始感到委屈和不公,或许也曾找张本清交涉过,不过从结果上看,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果x决心不再为张本清提供书稿,等于与他结下了梁子,今后势必会受到业内更激烈的打压而无法立足;而如果x下决心鱼死网破,揭露畅销作家的黑幕交易,那么在张本清声名狼藉的同时,自己多年以来从事枪手的事便会败露,依旧会遭到作协的唾弃与排挤。

两种选项对于x而言都毫无益处可言,为求自保,他只剩下一条路可走——杀了张本清、然后以新人作家的身份另起炉灶。

单单杀人还不够解恨,为了偿还之前的屈辱,x打算置十年以来剥削自己的张本清于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的境遇。于是,他便写下了那份风格与之前作品大相庭径的手稿,作为张本清的收官之作。个中的意义复杂——他在结束张本清生命的同时,也打算结束‘畅销作家张本清’的人生。

如果手稿中的案件得以顺利实施,那么张本清在亲眼目睹家人逐一被害之后、还将成为警方和世人的首要怀疑对象。届时,重视名誉的他——从书柜上摆满的奖杯与作品可以看出——断然不敢交代枪手的事。何况x行凶逻辑严密,死状大多伪装成意外,张本清只能自咽苦果。”

说了一长段话,白昕祎终于停了下来,却发现傅须庭正愣愣地看着自己——

“你看着我干什么?”她突觉有些惊慌失措。

说来也怪,傅须庭觉得自己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便被对方吸引住了——尽管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操劳,衣服没有换洗、丸子头也有些松散了,但她却依旧精力充沛。

滔滔不绝的假设也好、头头是道的分析也罢,以及眼神中传递出的自信与正义感,都令他颇为感慨。

不过,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人家,似乎的确不太礼貌,他干咳两声,回归到正题上——

“这么说来,只要调查张本清的人际关系,就能找到那个被隐藏的枪手x?”

“恐怕并没有那么容易。x向张本清摊牌之后,后者一定会有所防备,估计早已抹去了对方来稿、来信、来电的痕迹,毕竟找枪手这件事只是仅存于两人之间的秘密。”

他皱起了眉头,“对于x而言,他也巴不得自己当枪手的事就此销声匿迹,而且像他这么精明的犯罪者在作案过程中,一定顺势抹去了指纹、脚印之类的痕迹——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那个x,只能任他逍遥法外了?”

“倒也不尽然。”白昕祎说道,“虽然他的犯案手法严密、几乎无懈可击,不过毕竟是第一次杀人,和他自己书中的许多初犯者一样,凶手往往会回到自己的作案现场——所以我们在张本清的工作室遇到了胡勋先生。”

大家在震惊之余,目光都集中到了胡勋身上,被指认的私家侦探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忙抵抗道——

“这种无凭无据的话,怎么能乱说……!”

“胡勋或许只是个假名,我想侦探先生会前往工作室的原因是为了查看张本清丧子之后痛苦的反应——毕竟依照他的计划,长子是第一个受害者。可他到了现场才发现,本应死在所有人之后的张本清居然第一个毒发生亡。”

傅须庭思忖道:“经你这么一说,我记得胡勋吃完炒饭后提出的第一个话题便是关于胶囊……”

“因为胶囊是毒杀凶器,他一时间想不通为何张本清会过早死亡,而且遗落在外的胶囊也令他起疑——虽然只是单纯的药瓶洒落,也足以令心思缜密的他陷入过度思考。”

“喂喂,看你自说自话还挺带劲的,你看看我!”胡勋忍无可忍地指了指自己道,“看看我这幅样子,像是能靠笔杆子吃饭的人吗?”

从外表上看,胡勋一副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模样,的确与作家固有的形象相差甚远。不过,白昕祎却大为讶异地说——

“我倒是觉得胡勋先生是位特别有文化修养的人!”

“这话该怎么说……”林初似乎想为自己争一口气。

“你看老师的手稿中,明确写道‘压轴之死是关于女儿丰梨’,对吧?”

“没错……啊,怎么会……?”

不仅是林初,连傅须庭也露出了极为错愕的表情。

她满意地收起了手稿说道:“看来大家发现问题了,在大多数人看来‘压轴之死’应该是主人公的自杀才对,没错吧?”

“是啊,毕竟压轴指的是最后一个……”

“这是大多数人认识的盲区,其实压轴指的是倒数第二个。”

“是这样吗?”林初与傅须庭面面相觑,“我还真没听说过。”

“张本清对身为助手的你说这部手稿是‘压轴之作’,他当时可能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枪手,所以认定这是最后一次合作——也说明他本人并不知道‘压轴’的含义,这就与手稿中的说法自相矛盾了。由此也证实了作品是由他人代笔完成的。”

林初开始拿起手机查阅资料,不一会儿便附和道:“你说的没错,维基百科上说‘而真正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由于这种传统,致使当今有些并不太懂京戏的人,老以为压轴是每场戏的末出,而把‘压’字当做‘最后一著’理解,其实与原意略有差别。”

“这原本是个戏曲名词,指的是倒数第二个剧目——顺带一提,真正的最后一场戏则被称作‘大轴’。”

“我想起来了!”傅须庭打了个响指说道,“在咖啡厅的时候,我们讨论到最新手稿的风格大变,当时胡勋说‘因为是大轴作品嘛,想改变一下风格也很正常。’”

“店长简直就是一支人形录音笔啊!”白昕祎向惊慌失措的私家侦探摊手说道,“就是这么一回事。”